你的位置:首頁 > 傳感技術 > 正文

                                        KiCad膠水層揭秘:SMT紅膠工藝的“隱形固定師”

                                        發布時間:2025-08-20 責任編輯:zoe

                                        【導讀】在KiCad這款開源PCB設計軟件的圖層列表中,有兩層常常被新手當作“無關緊要的標記層”——F.Adhesive(正面膠水層)和B.Adhesive(背面膠水層)。但對SMT(表面貼裝技術)生產線上的工程師來說,這兩層卻是“隱形的固定師”:它們標注的位置,直接決定了紅膠如何點涂,進而確保SMD(表面貼裝器件)元件在高溫焊接時不會移位、脫落。從KiCad的設計端到工廠的生產端,這兩層看似簡單的“膠水層”,其實串聯起了SMT紅膠工藝的核心邏輯。


                                        紅膠q.jpg


                                        一、KiCad膠水層:SMT紅膠的“設計地圖”

                                        KiCad中的F.Adhesive和B.Adhesive層,本質是紅膠點涂位置的“設計標記” 。與負責錫膏印刷的Paste層不同,膠水層的作用不是“連接電路”,而是“固定元件”。在PCB設計時,工程師會在SMD元件的重心處或引腳之間標注圓形或方形的“紅膠點”——這些點就是工廠點膠機的“目標坐標”。

                                        為什么選擇這些位置?首先,重心處固定更穩定:比如一個矩形的電容,紅膠點標在元件的幾何中心,能讓元件在焊接時受力均勻,避免因重心偏移導致的傾斜;其次,避開錫膏區:紅膠如果涂在引腳下方,會與錫膏混合,影響焊接導電性,因此膠水層的標記必須與Paste層(錫膏區)保持至少0.5mm的距離。此外,對于雙面PCB,正面的元件用F.Adhesive標注,背面的用B.Adhesive標注,確保工廠能準確區分正反面的點膠位置。


                                        滑落q.jpg



                                        在KiCad中,膠水層的繪制非常簡單:只需用“填充”或“線段”工具在元件下方畫出標記,再設置圖層為F.Adhesive或B.Adhesive即可。但正是這一步簡單的操作,為后續生產提供了關鍵的“位置指引”——如果沒有膠水層,工廠只能憑經驗點膠,容易出現位置偏差,導致元件固定不牢。


                                        二、SMT紅膠工藝:從“點膠”到“固化”的“穩元件秘訣”

                                        紅膠,全稱“環氧樹脂電子膠”,是SMT生產中不可或缺的“臨時固定劑”。它的工作原理很簡單:在常溫下是粘稠的液體,通過點膠機涂在PCB上;當溫度升高到120~150℃(回流焊的預熱階段)時,會固化成堅硬的固體,將元件牢牢固定在PCB上。而錫膏的熔化溫度通常在180~220℃(回流焊的峰值階段),因此紅膠會先于錫膏固化,避免元件在錫膏熔化時因重力或振動移位。

                                        紅膠的“臨時固定”特性是其核心優勢:它不像焊錫那樣“永久連接”,但能在焊接過程中提供足夠的機械強度;焊接完成后,紅膠會留在元件與PCB之間,繼續發揮“輔助固定”作用,增強元件的抗振動能力。比如,汽車中的ECU(電子控制單元)電路板,由于發動機運行時會產生強烈振動,SMD元件必須用紅膠固定——如果沒有紅膠,錫膏焊接的元件可能會在長期振動中脫落,導致ECU失效。

                                        紅膠的涂敷方式主要有兩種:刮膠(印刷) 和點膠。刮膠適合大批量生產,通過特制的鋼網將紅膠印刷到PCB的指定位置,效率高、一致性好;點膠適合小批量或不規則元件,通過自動點膠機將紅膠精確點涂到每個元件位置,靈活性強。無論哪種方式,KiCad的膠水層都是“指揮棒”——工廠會根據膠水層的標記調整鋼網或點膠機的參數,確保紅膠涂在正確的位置。


                                        三、紅膠工藝的“用武之地”:哪些場景必須用紅膠?

                                        紅膠工藝不是“萬能的”,但在某些場景下,它是“必須的”:

                                        1. 雙面PCB的“二次回流”保護

                                        雙面PCB需要進行兩次回流焊:先貼正面元件,焊接后翻轉PCB貼背面元件。在第二次回流時,背面的元件會受到重力作用,如果沒有紅膠固定,錫膏熔化時元件可能會“掉下來”。紅膠的“先固化”特性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背面元件的紅膠在第二次回流的預熱階段固化,將元件固定在PCB上,即使錫膏熔化,也不會移位。

                                        2. 大尺寸/重元件的“防脫落”保障

                                        對于大尺寸(如1206以上的電阻)或重元件(如電感、變壓器),錫膏的“粘接力”不足以固定它們。比如,一個10mm×10mm的電感,重量約為0.5g,錫膏的粘接力約為0.2g,無法支撐其重量;而紅膠固化后的強度約為10MPa,能輕松固定這樣的元件。

                                        3. 高振動環境的“抗沖擊”需求

                                        汽車電子、工業設備、航空航天等領域的電路板,需要承受強烈的振動或沖擊。比如,汽車發動機艙內的電路板,振動頻率可達1000Hz以上,錫膏焊接的元件可能會在長期振動中“松脫”;而紅膠固定的元件,機械強度更高,能承受更大的振動。

                                        4. 平整度差的PCB“補隙”

                                        有些PCB由于生產工藝問題,表面平整度差(比如有輕微的凹陷或凸起),SMD元件貼裝時可能會“浮起”,導致錫膏無法充分接觸引腳。紅膠可以填充PCB與元件之間的縫隙,將元件“壓”在PCB上,確保錫膏焊接的可靠性。


                                        四、KiCad與紅膠工藝的“協同術”:如何正確使用膠水層?

                                        要讓KiCad的膠水層發揮作用,需要掌握以下技巧:

                                        1. 標注位置的“黃金原則”

                                        • 重心優先:紅膠點應標在元件的幾何中心,比如矩形元件的對角線交點,圓形元件的圓心。

                                        • 避開錫膏區:紅膠點與Paste層(錫膏區)的距離至少保持0.5mm,避免紅膠與錫膏混合。

                                        • 覆蓋元件 body:紅膠點應覆蓋元件的“ body 部分”(而非引腳),比如電容的鋁殼下方,電阻的陶瓷體下方。

                                        2. 圖層選擇的“正反之分”

                                        • 正面的元件用F.Adhesive層(Front Adhesive),背面的元件用B.Adhesive層(Back Adhesive)。

                                        • 不要將正面和背面的紅膠點標在同一層,否則工廠會混淆正反面。

                                        3. 與其他層的“配合技巧”

                                        • 膠水層與Paste層是“互補關系”:Paste層負責錫膏印刷,膠水層負責紅膠點涂,兩者共同確保元件的“電連接”和“機械固定”。

                                        • 膠水層與Silk層(絲印層)是“輔助關系”:絲印層標注元件的型號和位置,膠水層標注紅膠點的位置,兩者結合能讓工廠更清晰地理解設計意圖。


                                        五、紅膠 vs 治具:兩種固定方式的“性價比之戰”

                                        在SMT生產中,固定SMD元件的方式主要有兩種:紅膠工藝治具固定。兩者各有優劣,選擇哪種方式取決于生產規模和需求:

                                        1. 紅膠工藝:小批量、打樣的“性價比之選”

                                        • 優勢:成本低(不用做治具)、靈活性強(設計變更時只需修改KiCad的膠水層)、適合不規則元件(點膠機可以精確點涂到任何位置)。

                                        • 劣勢:效率低(點膠速度比治具慢)、成本隨產量增加而上升(紅膠消耗量大)。

                                        2. 治具固定:大批量、長期生產的“最優選擇”

                                        • 優勢:效率高(治具可以快速固定多個元件)、成本隨產量增加而下降(治具可以重復使用)、一致性好(治具的精度比點膠機高)。

                                        • 劣勢:成本高(做治具需要開模,費用約為1~5萬元)、靈活性差(設計變更時需要重新做治具)。

                                        比如,小批量生產(如100塊PCB)時,紅膠工藝的成本約為500元(紅膠+點膠費),而治具的成本約為2萬元,顯然紅膠更劃算;大批量生產(如10000塊PCB)時,治具的成本分攤到每塊PCB約為0.2元,而紅膠的成本約為1元/塊,此時治具更劃算。


                                        結語

                                        KiCad的F.Adhesive和B.Adhesive層,是連接設計端與生產端的“橋梁”;SMT紅膠工藝,是確保SMD元件穩定的“隱形固定師”。兩者的結合,解決了SMT生產中“元件移位”“脫落”等關鍵問題,提升了電路板的可靠性。無論是新手還是資深工程師,掌握KiCad膠水層的使用技巧,理解紅膠工藝的邏輯,都能讓PCB設計更符合生產需求,讓電子產品更穩定、更耐用。




                                        我愛方案網


                                        推薦閱讀:

                                        SiC如何重塑工業充電設計?隔離DC-DC拓撲選型指南

                                        德州儀器電源路徑充電技術解析:如何實現電池壽命與系統性能的雙贏?

                                        力芯微ET75016激光驅動芯片:重新定義TOF 3D傳感精度與效率

                                        多維科技TMR13Nx磁開關芯片:重新定義智能筆360°無死角喚醒體驗

                                        Littelfuse推出DO-214AB封裝2kA浪涌保護晶閘管,革新電源安全設計


                                        特別推薦
                                        技術文章更多>>
                                        技術白皮書下載更多>>
                                        熱門搜索
                                        ?

                                        關閉

                                        ?

                                        關閉

                                        国产精品亚洲АV无码播放|久久青青|老熟妇仑乱视频一区二区|国产精品经典三级一区|亚洲 校园 春色 另类 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