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頁 > 互連技術 > 正文

                                        柔性熱電材料革命:可穿戴設備告別“硬邦邦”,進入“貼膚時代”

                                        發布時間:2025-08-19 責任編輯:zoe

                                        【導讀】清晨出門前,你或許會因為智能手表沒充電而翻找充電器,或是因表帶硌得手腕發紅而摘下它——這是絕大多數可穿戴設備用戶的日常痛點。傳統可穿戴設備的“剛性體質”與“短命續航”,讓它更像一個需要遷就的工具,而非融入生活的伙伴。但如今,柔性熱電材料的突破性進展,正在徹底改寫這一局面:未來的可穿戴設備,可能是貼在皮膚上的“隱形貼片”、織在衣服里的“發電纖維”,甚至是貼合關節的“柔性繃帶”,它們既能完美適配人體曲線,又能靠體溫持續發電,讓“一天一充”成為過去時。這場材料革命,不僅將可穿戴設備從“工具化”推向“生活化”,更讓科技真正“貼”近人體。


                                        穿戴q.jpg


                                        一、傳統可穿戴的“硬傷”:形狀與續航的雙重枷鎖

                                        在可穿戴設備普及的背后,隱藏著兩大未被徹底解決的核心問題:形狀的“僵化” 與續航的“短命” 。
                                        傳統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表、手環)的核心部件(電池、傳感器、屏幕)均采用剛性材料,導致其形態固定為“矩形表盤+硬質表帶”。這種設計的弊端顯而易見:長時間佩戴會硌壓手腕,運動時設備易滑動,影響心率、血氧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而對于孕婦、老人等特殊人群,剛性設備甚至可能造成皮膚壓迫損傷。更關鍵的是,剛性結構限制了設計創新——科幻電影中“皮膚貼片式健康監測器”“智能衣物”等設想,因材料限制始終無法落地。
                                        續航問題則更為突出。為了縮小體積,傳統可穿戴設備的電池容量普遍較?。ㄈ缰悄苁直黼姵厝萘考s300-500mAh),即使采用低功耗芯片,也需“一天一充”。對于經常出差、運動的用戶來說,“忘充電”意味著設備罷工,嚴重影響使用體驗。有調查顯示,63%的可穿戴設備用戶因續航問題減少了使用頻率,而“續航”也成為用戶更換設備的首要考慮因素。



                                        二、柔性熱電材料的“破局術”:從實驗室到應用的三大突破

                                        柔性熱電材料的出現,為解決傳統可穿戴的“硬傷”提供了關鍵方案。其核心原理是通過材料的柔韌性實現形態適配,通過熱電效應(溫差發電)實現能量自給。近期,中國科研團隊在這一領域的三項突破,將柔性熱電材料從實驗室推向了應用前沿。


                                        1. 北京大學“熱電橡膠”:能拉伸的“發電皮膚”

                                        北京大學雷霆教授團隊研發的“熱電橡膠”,是全球首個實現高柔韌性與高熱電效率兼顧的柔性材料。該材料以納米纖維網絡為“骨架”,加入偶氮類交聯劑增強彈性,再通過特殊摻雜劑(如聚苯胺)優化導電性能。這種設計讓材料具備了驚人的柔韌性——能拉伸至原長的850% (相當于一根10厘米的材料能拉到85厘米),且拉伸時電導率不會下降,反而因納米纖維的定向排列略有提升。更重要的是,其室溫熱電優值(ZT值)達到0.49,接近現有柔性熱電材料的極限(ZT值越高,發電效率越高)。
                                        “熱電橡膠”的突破,解決了傳統柔性材料“拉伸后性能衰減”的痛點。例如,傳統柔性熱電材料拉伸200%后,電導率可能下降50%以上,而“熱電橡膠”拉伸500%后,電導率仍能保持初始值的90%。這意味著,它能完美適配人體關節(如手腕、肘部)的活動,即使在劇烈運動時,也能保持穩定的發電效率。


                                        2. 中科院電工所“發電薄膜”:薄如蟬翼的“體溫發電機”

                                        中科院電工研究所團隊研制的“發電薄膜”,則將柔性熱電材料的“輕薄化”推向了新高度。該薄膜以硒化銀納米線(高導電、高熱電系數)為功能層,與石墨烯(增強機械強度)復合,制成厚度僅幾微米的柔性發電裝置——薄如蟬翼,貼在皮膚上幾乎感覺不到存在。
                                        這種薄膜的核心優勢是高效捕捉人體與環境的溫差。人體正常體溫約37℃,而環境溫度(如室內25℃、室外10℃)與人體存在溫差,“發電薄膜”能將這種溫差轉化為電能。實驗數據顯示,10平方厘米的薄膜,在37℃(人體)與25℃(環境)的溫差下,能輸出約10μW的功率——足以驅動小型傳感器(如心率傳感器、血氧傳感器)持續工作。更關鍵的是,它的發電過程完全“被動”,無需額外能源,只要人體有溫度,就能持續發電。


                                        3. 中科院上海硅酸鹽所:讓“脆性材料”變柔韌的“缺陷工程”

                                        碲化鉍基材料是傳統熱電材料中的“性能王者”(室溫ZT值可達1.0以上),但因脆性大、無法彎曲,一直無法用于可穿戴設備。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團隊通過缺陷工程(在材料中引入可控缺陷),成功讓碲化鉍基材料具備了塑性——能彎曲成半徑1毫米的圓弧而不破裂,同時室溫ZT值提升至1.05,創下了柔性碲化鉍基材料的新高。
                                        這一突破的意義在于,將高性能熱電材料與柔韌性結合。傳統柔性熱電材料(如有機聚合物)的ZT值通常低于0.3,而碲化鉍基材料的ZT值可達1.0以上,能在更小的溫差下產生更多電能。例如,在37℃(人體)與28℃(環境)的小溫差下,柔性碲化鉍基材料的發電功率是有機聚合物材料的3-5倍,更適合室內、春秋季等溫差較小的場景。



                                        三、可穿戴設備的“變形記”:從“工具化”到“生活化”的場景革命

                                        柔性熱電材料的突破,正在催生可穿戴設備的“形態革命”。未來的可穿戴設備,將不再是“戴在手上的表”或“套在手腕上的環”,而是融入人體、融入生活的“隱形伙伴” 。以下三大場景,將成為柔性熱電可穿戴設備的“主戰場”。

                                        1. 貼身穿戴:“隱形貼片”監測全時段健康

                                        最具想象力的應用,是皮膚貼片式可穿戴設備。例如,中科院電工所的“發電薄膜”可制成0.1毫米厚的貼片,貼在胸口、手臂等部位,通過體溫與環境的溫差發電,為內置的傳感器(心率、血壓、血氧、心電)供電。這種貼片的優勢在于:完全貼合皮膚,不會像傳統手表那樣硌壓皮膚;持續發電,無需充電,能實現24小時健康監測;隱形化,貼在衣服下幾乎看不到,不會影響外觀。
                                        對于心臟病患者來說,這種貼片能實時監測心電信號,一旦出現異常(如心律失常),立即通過藍牙向手機發送警報,為急救爭取時間;對于健身愛好者,它能監測運動時的心率、血氧飽和度,提醒用戶避免過度運動;對于老人,它能監測睡眠時的呼吸頻率、翻身次數,預防跌倒、猝死等意外。


                                        2. 衣物融合:“智能衣服”成為“移動發電站”

                                        柔性熱電材料與衣物的結合,將讓“智能衣服”從概念走向現實。例如,北京大學的“熱電橡膠”可制成纖維,織入運動服、外套的面料中。當人體運動時,身體與環境的溫差(如運動時體溫升高至38℃,環境溫度25℃)會讓“熱電纖維”產生電能,為衣服上的智能模塊(如GPS定位、運動數據監測、藍牙通訊)供電。更先進的設計,甚至能將多余的電能存儲在衣服內的柔性電池中,為手機、耳機等設備無線充電。
                                        這種“智能衣服”的應用場景非常廣泛:對于戶外愛好者,它能在野外為手機充電,解決“無電焦慮”;對于運動員,它能實時監測肌肉疲勞度、體溫,預防運動損傷;對于上班族,它能監測久坐時的 posture,提醒用戶起身活動,預防腰椎病。


                                        3. 特殊場景:“定制化”設備適配極端需求

                                        柔性熱電材料的“可定制性”,使其能滿足特殊場景的需求。例如,針對運動員的“貼體監測帶”,可根據肌肉線條定制形狀,貼在大腿、小腿等部位,監測肌肉收縮頻率、力量分布,幫助運動員優化訓練方案;針對醫護場景的“柔性監測片”,可貼在手術傷口附近,監測傷口溫度、滲液情況,預防感染;針對殘障人士的“智能假肢”,可通過柔性熱電材料為假肢的電機供電,實現更自然的動作。



                                        四、未來展望:柔性熱電如何重構可穿戴生態

                                        柔性熱電材料的突破,只是可穿戴設備變革的開始。未來,隨著材料技術的進一步升級,可穿戴設備將進入“全場景、全時段、全智能”的新階段。

                                        1. 材料升級:更高效率,更低成本

                                        目前,柔性熱電材料的ZT值仍有提升空間(目標是達到1.0以上),而成本(如碲化鉍基材料的成本較高)也是制約其普及的因素。未來,科研團隊將通過優化材料配方(如加入碳納米管、 MXene等新型材料)、改進制備工藝(如印刷電子技術),進一步提高ZT值,降低成本。例如,若ZT值達到1.0,10平方厘米的薄膜在37℃與25℃的溫差下,能輸出約20μW的功率,足以驅動更復雜的傳感器(如血糖監測)。


                                        2. 技術融合:“熱電+光伏”實現雙重發電

                                        柔性熱電材料與柔性光伏材料(如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結合,將實現“雙重發電”——白天通過光伏材料吸收陽光發電,晚上通過熱電材料吸收體溫發電,徹底解決續航問題。例如,“智能衣服”的背部可織入柔性光伏纖維,袖子織入熱電纖維,白天用光伏發電,晚上用熱電發電,實現24小時供電。


                                        3. 生態構建:“設備聯動”讓生活更智能

                                        未來,柔性熱電可穿戴設備將與手機、家居設備、汽車等形成“智能生態”。例如,“智能衣服”收集的運動數據,可同步到手機的健康APP,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健身建議;“皮膚貼片”監測的心率數據,可聯動家居空調,自動調整溫度,提升睡眠質量;“智能假肢”的運動數據,可聯動汽車的自適應座椅,調整座椅角度,提高駕駛舒適度。



                                        結語:從“工具”到“伙伴”,科技真正“貼”近人體

                                        柔性熱電材料的革命,本質上是讓可穿戴設備從“適應科技”轉向“適應人體” 。它解決了傳統可穿戴設備的“硬傷”,讓設備更貼合、更持久、更智能,真正成為生活的“伙伴”而非“工具”。
                                        這場革命,不僅將改變可穿戴設備的形態,更將改變人類與科技的關系——科技不再是“外來者”,而是“融入者”,它將像衣服、鞋子一樣,成為人體的延伸,為人類的健康、生活、工作提供更貼心的支持。
                                        對于消費者來說,未來的可穿戴設備,可能不再是“必須戴的表”,而是“想戴的貼”;對于企業來說,柔性熱電材料將成為可穿戴設備的“核心競爭力”,誰能率先實現規?;瘧?,誰就能搶占市場先機。
                                        這場材料革命,才剛剛開始。



                                        我愛方案網


                                        推薦閱讀:

                                        SiC如何重塑工業充電設計?隔離DC-DC拓撲選型指南

                                        德州儀器電源路徑充電技術解析:如何實現電池壽命與系統性能的雙贏?

                                        力芯微ET75016激光驅動芯片:重新定義TOF 3D傳感精度與效率

                                        多維科技TMR13Nx磁開關芯片:重新定義智能筆360°無死角喚醒體驗

                                        Littelfuse推出DO-214AB封裝2kA浪涌保護晶閘管,革新電源安全設計


                                        特別推薦
                                        技術文章更多>>
                                        技術白皮書下載更多>>
                                        熱門搜索
                                        ?

                                        關閉

                                        ?

                                        關閉

                                        国产精品亚洲АV无码播放|久久青青|老熟妇仑乱视频一区二区|国产精品经典三级一区|亚洲 校园 春色 另类 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