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高速”到“穩定”:極細同軸線束如何釋放AI+FPGA視覺的完整潛能
在智能視覺與邊緣計算迅猛發展的今天,將AI推理與FPGA加速相結合的視覺系統,已成為工業檢測、自動駕駛、無人機以及智能監控等領域的核心技術方向。隨著圖像傳感器的分辨率與幀率持續提高,數據傳輸速率的穩定性以及線束設計質量,日益成為影響系統性能充分發揮的關鍵要素之一。在此背景下,極細同軸線束(Micro Coaxial Cable)憑借其高帶寬、低損耗以及柔韌小巧的物理特性,正逐漸成為AI與FPGA結合的視覺加速方案中高速信號互連的理想選擇。
2025-10-21
-
線對線連接器:電子產業“血管”的設計、應用與創新
線對線連接器是一種用于直接連接兩條電纜或線束的電氣組件,通過插頭與插座的精密配合,實現電流或數據信號的連續傳輸。這類連接器由兩個相互對應的插頭組成,每個插頭包含相同數量和類型的引線、引腳或連接端子,通過機械鎖緊結構(如螺紋、卡口或彈子式)確保物理連接的穩定性,并利用導電材料(如磷青銅鍍金觸點)建立低電阻的電氣路徑。其核心原理是通過機械連接提供物理固定,電氣連接保障信號完整性,并依賴絕緣與防護材料(如LCP液晶聚合物外殼)防止短路和環境侵蝕。
2025-10-11
-
英飛凌無線BMS破局之戰:無"線"可能何以重塑電車安全?
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突破4500萬輛之際,電池管理系統的效能邊界面臨重構。英飛凌推出的無線BMS解決方案以三層通信裝甲(Connected Mesh+PAwR+AFH)與車規級芯片矩陣(AURIX TC397/TLE9018DQK/CYW89829)為雙引擎,在徹底取消物理線束的同時,實現ASIL-D功能安全認證的全局防護。這場去線化的技術革命,正在重構高壓電池系統的安全范式。
2025-08-18
-
磁性近程傳感器:非接觸式定位與檢測的創新應用方案
磁性近程傳感器為多種應用中的非接觸式定位和近程檢測提供了可靠而靈活的可選方案。這類傳感器能夠通過多種非磁性表面可靠地檢測磁場。磁性近程傳感器突破了感應式傳感器等產品的正常界限,實現了非接觸式物體檢測。它們尺寸較小,但傳感距離很長,而且能通過線束布置在不同地點。
2025-03-18
-
從自動化到智能化,線束加工企業如何智領市場主流?
慕尼黑上海電子生產設備展是電子智能制造行業至關重要的展示交流平臺,將于2025年3月26-28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E1-E5&W1-W4館)再度盛大起航。本屆展會規模宏大,將達近100,000平方米
2025-03-17
-
以太網PHY芯片的國產替代方案與應用
隨著汽車智能化、網聯化趨勢的加速,車載以太網因其高帶寬、低延遲、輕量化線束等優勢,正逐步取代傳統CAN總線,成為車內通信的核心技術。然而,這一領域的核心部件——以太網物理層(PHY)芯片,長期被國際巨頭壟斷,國產化率不足1%。
2025-03-05
-
Kvaser(克薩)Air Bridge M12新品發布,助力工業通信擺脫線束束縛!
相較于預配置的前代產品Kvaser Air Bridge Light HS,新品Kvaser Air Bridge M12實現了重大突破,為用戶帶來了極大的自由度與便捷性。所有Air Bridge設備均設計為互相共存,支持用戶自由匹配與解除配對設備,輕松駕馭動態變化的網絡環境,實現多重配對的無縫切換。此外,該設備還支持根據具體應用場景靈活調整操作設置,以更好地適應用戶的應用需求。
2024-07-10
-
炬芯科技周正宇博士:存內計算是突破AI芯片算力和功耗矛盾的關鍵
聲音是人與人交戶的重要手段,在AI興起的現今,也是人與機器相互溝通的手段之一。從模擬階段的留聲機開始到現在,人類對于高清化、高保真的追求一刻沒有停歇過,也逐漸擺脫了線束的約束。對音頻來說,芯片至關重要,它既要擁有足夠的算力,也要擁有足夠低的功耗。
2023-11-29
-
村田汽車和工業設備用PoC系統靜噪對策:難點及攻略全解析,別錯過
PoC是Power over Coax的縮寫,是一種通過在信號電纜上疊加電源實現無需另外準備電源專用電纜的傳輸方法。在汽車中被用于ADAS和環視攝像頭,有助于簡化布線設計和減輕線束的重量。在工業設備中被用于外觀檢查攝像頭等,寬敞的生產線需要較長的電纜,但是通過使用PoC可以減少電纜數量并簡化布線。
2023-11-20
-
TC2 100BASE-T1信道基本概念及連接器級別測試解讀(上篇)
TC2 IEEE 100BASE-T1通信信道的定義,以下簡稱為TC2,TC2作為車載以太網標準的一個分支,旨在在啟用以太網的電子控制單元之間定義確定性和穩健的傳輸通道。指定共模扼流圈(CMC)、電纜、連接器和線束制造的要求。
2023-06-26
-
如何集成 GaN 功率級以實現高效的電池供電 BLDC 電機推進系統
電池供電的應用,如協作機器人 (cobot)、電動自行車、工業無人機和電動工具等,都需要體積小、重量輕、功能強大的電機。無刷直流 (BLDC) 電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電機驅動電子元件相當復雜,有許多設計考慮因素。設計人員必須精密調節轉矩、速度和位置,同時還要確保高精度,并將振動、噪聲和電磁輻射 (EMR) 降到最低。此外,還必須避免使用笨重的散熱器和外部線束,以節省重量、空間和成本。
2023-03-16
-
專用 MCU 如何滿足車載充電器設計需求
電池容量是一個考慮因素。隨著設計人員努力通過擴大儲能容量和逐步提高效率來優化范圍,它的尺寸和電壓都在增加。汽車電子設備(尤其是線束)的尺寸和重量也是優化的目標。這些因素對車輛每次充電的續航里程有重大影響;然而,它們是一把雙刃劍。更大的電池充電時間更長;在越野旅行中在充電站停車 4 小時是不可能的。
2023-03-02
- Supermicro DCBBS:重新定義數據中心,一站式實現速度、性能與能效的飛躍
- 速度覺醒!Crucial 英睿達 DDR5 Pro OC 游戲內存發布,幀率提升高達25%
- 單芯片決勝智能互聯:Microchip新品MCU發布
- 貿澤電子三季度重磅上新:瑞薩、Arduino、博世等廠商新品速遞
- 強強聯合!天鈺科技攜手世強硬創,共拓輕量級AI應用市場
- 從華強北到全球焦點:聞泰科技的崛起與博弈困局
- 法國高速公路實現“邊開邊充”,電動貨車動態充電技術取得突破
- 全線就緒!中國電子智能制造示范線即將揭幕
- 意法半導體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財報
- 連續四季度執行力提升,英特爾加碼AI與代工謀長遠發展
- 車規與基于V2X的車輛協同主動避撞技術展望
- 數字隔離助力新能源汽車安全隔離的新挑戰
- 汽車模塊拋負載的解決方案
- 車用連接器的安全創新應用
- Melexis Actuators Business Unit
- Position / Current Sensors - Triaxis Hall




